• 退休后的25年,在医学实践中积累上万个案例,写了13本医书
    95岁退休教师捐遗体,圆了“医学梦”
    ( 来源:党委宣传部  作者:林晓莹  发布日期:2018-5-21)【关闭页面

    陈永秉是365bet官方网站统计系(原杭州商学院统计系)的一名退休老师,前不久,在“金色年华”医院去世,享年95岁。按照他的生前意愿,去世后不搞任何仪式,遗体捐献作医学研究之用。

    一年多前,他和老伴俩一起携手签了捐献遗体协议。他的老伴金园也是365bet官方网站的退休教师,今年83岁。她说,之所以这么做,是因为当初在河北医学院就职时,用来学习的东西,都是前人的奉献。而丈夫陈永秉在退休后也一直自学医学,如今人口老龄化,希望学生们能研究老年病。所以离世后愿意把自己的遗体奉献出来。

    这个汉子,走得很干净,却给世界留下了温暖和爱心。

    两人达成共识,自愿捐献遗体

    清明节时,浙大紫金港校区医学院樱花林区的“无语良师”碑上,陈永秉的名字已深深地刻上。

    捐献眼角膜的人有,但将遗体全部捐出来的人在并不多。在“金色年华”退休生活社区见到了陈永秉的老伴金园教授。和想象中的不一样,金园看上去显年轻,条纹小夹袄,脖子上围着一条淡紫色的丝巾,皮肤虽说布满皱纹 ,但唇色略显红润,讲起话来手舞足蹈。

    去世后捐献遗体,并不是陈永秉和老伴的临时决定。

    多年前,两人住在九莲新村小区,不时会看到同事去世丧事从简的海报,陈永秉就对老伴金园说:“将来我们去世后,也要丧事从简,不开追悼会,不搞仪式,把骨灰晒到江湖河海,或者种棵树。”

    他们不买墓穴,也从不去参加诸如参观墓园等活动,这是他们最初的共识想法。

    八年前,两人住进“金色年华”退休生活社区,接触到许多来自各地的老人。2016年,住进来了的两位浙江大学(原浙江农业大学)退休老教授,交谈中获悉,他们已办妥了遗体捐献。

    “觉得这比我们原先的想法更进了一步,就咨询具体操作方法。” 金园教授说,当时他们按浙大老教授的指点,去复印“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”,“表格不仅要求写明本人意愿,亲自签名,还要家属签名、同意,于是,我们就先与在杭的两名子女沟通,再与在美国的儿子沟通,获得他们的赞同支持,才详细填好表格,互相签名,贴上照片。”

    在2017年2月份,两人将登记表寄往“浙江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”,不久收到浙江省红十字会回信,完成了捐献申请。

    退休后研究“自然医学”,写了13本医书

    陈永秉生于浙江东阳,1982年和妻子调到杭州,1987年退休于杭州商学院。

    回忆起老伴,金园眼睛红了,缓缓拿起水杯喝了一小口,咽了咽喉。她说,“总说退休前是他的前半生,退休后是他的后半生。前半身交给学校,交给国家,后半生回归家庭,交给自己。其实一生都在教育和学习的路上。”

    陈永秉对统计学、经济学的课程驾轻就熟,退休后参加安徽医学院的函授课程,学习两年后通过考试取得毕业证书,之后就开始自设课题研究“自然医学”。

    金园说,“自然医学”是陈永秉自己命名的一个生词,“自然医学不打针不吃药,是生物全息反馈疗法、自然疗法、推拿按摩、音乐疗法和艺术疗法的大集合,相对比较柔。”

    退休后,两人经常到外地旅游,把医学实践与旅行融合在一起,一边欣赏美景,一边实践行医。直到2013年,25年来积累了上万个案例,完成医学作品有《疾病自然疗法》、《人体自然健美法》、《大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的策略》、《饮食与健康》、《运动与健康》、《睡眠与健康》、《维生素与健康》、《中草药药名的故事》等13本。编辑出版的有《疾病自然疗法全书》一书,而金园写了几十万字的祖国山川游记。

    陈永秉每天都会给自己定计划,如看书多少页,写作多少页。有时还到各所大学去做免费的健康讲座,大学生们都非常喜欢这位笑容满面,博学睿智,侃侃而谈的学者。

    虽然老伴离开了金园,但她觉得自己很幸运,幸福。她说,三个孩子都很孝顺,生活很美满!




    上一条: 杭州商学院学霸情侣考研双双以第一名成绩被录取 2018-4-23
    下一条: 没有了
  • 教学科研
  • 综合新闻
  • 媒体商大
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邮编:310018 电话:(86)571-28877098 传真:(86)571-28877222